市区保洁单位多数无资质

发布时间:2012-11-30

  每当夜幕降临,外来工夫妻俩或一家大小举家出动,奔走各楼层提垃圾、下楼、分拣垃圾……这种“承包”小区里十几幢楼房的垃圾收集的场景在汕头随处可见。其实,记者了解到,这些低成本雇请的“家庭式”垃圾收运作业人员或其所属保洁单位大都没有资质,随之而来的卫生质量无法保证也成为居民投诉热门。

  现状:垃圾漏收散落

  一直以来,青岛保洁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东方街道榕松居委主任金汉光。原来,该居委原聘请的一名保洁员回老家,新来的保洁员业务生疏,有时垃圾漏收或散落,社区居民上门投诉卫生做得不够好,而居委面临着卫生费“入不敷出”的窘况,根本无法再聘请其它人员。

  据了解,我市环卫工作分为三级管理,由市、区级环卫部门和各街道分工协作,其中市、区环卫部门负责各主次干道清扫、居民区垃圾转运工作,街道及居委负责内街小巷清扫、各家各户垃圾袋装化收集。

  保洁员在前端收集,除了收集时间不统一出现漏收,有时分拣后赶不上垃圾转运车时间,保洁员将垃圾随意倾倒在道路阴暗处或是垃圾转运站门口,或是积压到第二天再清理,由此带来的臭水渗漏污染环境,往往引来居民投诉。

  原因:低成本运作造成恶性循环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市环卫局业务科林主任表示,街道居委一级由于资金缺乏,基本仍采用粗放型、低成本的运作模式,以低工资,甚至“零报酬”雇请无从业资质的保洁工人,全靠保洁员分拣垃圾卖钱。我市自2003年起启动环卫作业资质认定工作以来,申请垃圾保洁从业资格审核的情况目前并不乐观,中心城区从事卫生保洁的“黑户”多如牛毛,垃圾收集行业恶性竞争,以低成本运作抢占保洁市场,也影响着卫生环境质量。以龙湖区为例,200多家保洁单位有90%以上是没有管理资质的,整个中心城区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也才25家。

  林主任说,服务质量往往与薪酬挂勾,保洁员无从业资质,作业流程没有规范和约束,造成二次污染,服务质量低下,居民意见很大,有的以此拒交卫生费,导致卫生费收取率很低,经费不足又无法购买好的服务,环卫保洁质量得不到保障,由此造成了恶性循环。

  出路:加大投入提高准入门槛

  “垃圾收集转运、清扫走向市场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积极倡导参与垃圾清理、运输的单位或个人申报资质,确保卫生保洁质量。”林主任建议,应多个部门联合,街道、物业要把好关,拒绝“黑户”进入社区提供保洁服务;房管部门对全市保洁单位和个人进行资质审核处理,把“黑户”清理出市场。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市场,提高保洁作业市场准入门槛。

  对此,金霞街道一居委主任说,他们也为社区保洁服务的质量问题头疼。他表示,保洁员越来越难请,居委还担心万一保洁员辞职不干,找不到人代替,那带来的麻烦更大。“说到底,政府要加大投入,我们才有能力聘请正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保洁作业。”


我们的保洁|清洁|家政项目


分享到: